Website logo

'The Pursuit of Wisdom' Public Lecture Series - Prof. CHIU Chi-yue

23 September 2019

People flourish when they can experience inner joy and happiness through being connected with life passions and meeting valued goals. We all craze having a flourishing life, but what is the secret formula for it? Research shows that growth mindset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is formula.

Growth mindset refers to the belief that one’s talents can be developed with effort, learning and dedication. In this lecture themed 'Mindset and Success: the Psychology of a Flourishing Life', Prof. Chiu illustrated with scientific evidence how cherishing this belief confers hope in the face of frustrating obstacles and supports perseverance despite disheartening failures, and thus enables people to relish in accomplishments through traversing the peaks and valleys of life. 

The lecture drew about 200 CUHK staff members and students, alumni,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He had a fruitful discussion with the moderator Kengo Ip (an alumnus of CUHK) and also took questions from the audience.

 

[ Full Lecture Video Recap ]

[ Photo Album ]

[ Press Release ]

[ More Public Lectures ]


 

Prof. CHIU's article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hinese version only)

心想事成:美滿人生心理學(撰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及卓敏心理學講座教授趙志裕博士)

尋尋覓覓,人生的樂土在何處?營營役役,日子怎樣可以過得更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在春節祝願自己與家人、親人事(學)業有成,姻緣美滿,社會進步,國泰民安。對一般老百姓來說,美滿人生,不就是現在或在可見的未來能夠過著稱心、愜意、吉祥康泰的好日子!

心理科學研究成果給與我們一個重要啟示:美滿人生能在一念之間,變得遙不可及;亦能在一念之間,在你掌握之內。這一念就是你對自己的能力、親密關係、專業、文化、以至世道的看法:你認為它們是牢固、不可改變的特質(固定思維),還是一些可以通過多動腦筋,不斷切磋琢磨而變得更完美的素質(成長思維)。

  • 趙志裕教授以「心想事成:美滿人生心理學」為題主講第七場「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系列。

固定思維與成長思維

當我們認為一個人天生是天才就是永遠是天才,天生是庸才就一世庸碌,便會很想知道自己是天才還是庸才;我們會認為天分決定成績:天分高自然成績卓越,天分低難免表現欠佳。當學有所成時,便覺得自己天資聰穎,信心澎湃。可是當遇到挫折時,便覺得自己力有不逮,天資有限,不是學習的材料。因為相信天資是改變不了的,油然感到無助無奈,只能認命,接受失敗,氣餒不振,灰心喪志。嗟哉!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曾多少次在成績好時被師長稱讚:「你真叻!你最叻!」?又曾多少次在表現落後時得到師長的鼓勵:「 儘管天資不如人,仍可將勤補拙!」?曾經多少次在因為得到師長這些善良的鼓勵,令我們接受了無法改變的天資是成就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結果我們受挫則折,遇傷則悲!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當我們認為天資是可以培養的,頭腦可以通過鍛鍊逐漸發達,我們便會相信:這刻我的表現反映了我現時的能力,告訴我自己已前進了多少,還有多少進步空間。表現好時我們願意挑戰自己更上層樓,遇到困難時便勉勵自己多動腦筋, 努力不懈。我們永不言敗;儘管表現不如人意,壯志未酬,只是尚未成功,不是功墮垂成。即使屢戰屢敗,仍然屢敗屢戰。最終我們會因為能成功挑戰自己,克復困難享受到成就的痛快與成功的榮光。善哉!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曾多少次在成績好時被師長稱讚:「因為你用心,你已有進步!」?又曾多少次在表現落後時得到師長的鼓勵:「 只要你用心,你都做得到!」?曾經多少次在因為得到師長這些善良的鼓勵,令我們相信了用心琢磨學習才是成就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結果我們能做到受挫不折,遇傷不悲!

  • 趙志裕教授與主持人及校友健吾先生(左)交流討論。

在1999年,我和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康螢儀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公開考試英文成績較差的大學生,當他們擁有固定思維時,即使知道英文能力對學習表現有很大影響,還是抗拒參加能有效提升英語能力的課程,因為他們覺得能力是改變不了的天賦。但擁有成長思維的學生,在相同的處境中,卻積極參與語文課程,藉此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這系列和其他相關研究,得到美國上一任總統奧巴馬的注意,在白宮的教育政策文告中這樣論述成長思維的功效:「當學生明白他們的學習能力,不像眼睛的顏色,並非牢固的特徵,而是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勤奮的鍛煉長大茁壯,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會較好。在本來表現差的學生、少數族群學生,和理工科女生當中,這進步更為明顯。」

培養成長思維

值得感恩的是:只要我們願意放下偏執,便能馬上進入成長思維的勝景,締造美滿人生。Carol Dweck教授今年(2019) 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中發表舉世觸目的研究。在研究中12,000名 13至14歲的美國初中學生,被隨機分派到實驗組或控制組。在實驗組的學生參與了1小時的課程,認識只要動腦筋,大腦因為得到鍛鍊會日漸發達,智力也會因此持續提高。控制組的學生沒有參與這個課程。到學期終結時,和控制組的學生相比,實驗組的學生學業成績有更大進步,原來成績差的學生進步最多,成績中等的也有進步,成績好的雖在擅長的科目成績沒有提高,在不擅長的科目成績也提升了。

在秘魯進行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展。在這項研究中,來自800間學校的50,000名11至14歲學生,同樣被隨機分派到控制組或實驗組。實驗組接受90分鐘類似的成長型思維訓練。控制組的學生沒有接受這種訓練。在語文及數學的標準測驗中,實驗組的成績比控制組高出0.2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一般人要讀兩三年書才可以有這程度的進步。這類型思維訓練要花費多少? 每名學生20美仙(1.5港元)!

  • 研究顯示,香港小學生一升班,他們為求知而學習的動力就會隨之下降。雖然同樣是動力下降,但成長型思維小朋友的學習動力及成績都比固定型思維的表現好。

在香港,考試壓力按年級遽增,孩子從小一到小六拾級而上,為成績而讀書的壓力越來越重, 為求知而學習的動力卻日漸薄弱。死讀書, 讀死書, 讀書死成為了香港教育的悲歌,創造美滿人生成為了眾多孩子不可望亦不可求的奢侈品!雖然如此,當中大正向教育團隊把成長思維訓練帶進香港的學校,死讀書, 讀死書, 讀書死文化逐漸轉化成好讀書, 讀好書, 讀書好文化。掌握到成長思維的孩子,同樣是面對著按年遞增的測考壓力,為求知而學習的動力沒有衰退,但考試成績卻比同學優秀。在具挑戰性的學科上,擁有成長思維的學生,其優勢特別顯著。

成長思維與天長地久

我們的研究顯示:成長思維也可以讓親密關係更天長地久,讓跨科科技發展成果更豐碩,讓社會更和諧。篇幅所限,這裡只略論成長思維與美滿姻緣的關係。

覺得良緣天註定的固定思維者認為情侶間倘若有緣,就應一拍即合,要努力培養感情,就代表雙方不合拍。因此,當他們在蜜月期遇到感情障礙,便容易覺得與對方無緣,傷心分手。反之,成長思維者認為世上沒有一拍即合的關係,努力深耕,關係才會開花結果 。當他們在蜜月期遇到感情障礙,便會設法努力克服困難,維繫和鞏固親密關係,建立像金庸筆下《神雕俠侶》楊過、小龍女排除萬難生死相許的感情。美滿的親密關係,既可遇亦可求,關鍵在我們的信念。

尋尋覓覓,人生的樂土在何處? 就在一念之間。

營營役役,日子怎樣可以過得更好?也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