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ite logo

「智慧的探索」公开讲座系列——莫树锦教授

2019年10月14日

当病人得知自己患癌,就如世界末日来临。面对漫长的抗癌路,有谁共鸣?

「作为医生和研究员,我的工作是为病人带来希望。」国际肺癌权威、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多年来致力研究肺癌治疗,率领全球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开创标靶治疗,研究免疫疗法,与病人共同作战。被誉为「肿瘤学传奇」、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的莫教授,将分享他研究癌症的漫漫长征,为病人创造希望。

 


抗癌漫长路(撰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

「医生说我只能多活几个月,但我想见证儿子大学毕业、娶新抱、抱孙……」癌症病人与肿瘤科医生看待生存,可以完全不一样。医生说的是供参考的统计数字,但病人看的则是希望。 希望是让人生存的最大动力。由200多年前第一次发现肺癌开始,科学家努力研究,就是为拉长病人生存期,创造希望。

  • 莫树锦教授以「抗癌漫长路」为题,主讲第八场、亦是最后一场「智慧的探索」公开讲座系列。

预防癌症

很多人以为战胜癌症等于要根治癌症,其实不然。不让战争发生,也是胜利,所以预防癌症是战胜癌症的第一步。

肺癌是香港癌症头号杀手,由1761年初发现此疾,到首个显示吸烟可引致肺癌的统计,相距200年。从此,禁烟成为预防肺癌的主要措施。后来,新敌人「电子烟」出现。电子烟把尼古丁融于液体,加热转化为蒸气,等同吸防冻剂,可伤肾引致失明,幸香港全面规管电子烟,否则后患无穷。

肺癌病人中,超过七成发现时已是第三、四期。这是因为除气管和肺膜外,肺内便没有神经系统。如果肿瘤不近气管和肺膜,早期不感痛楚,便难以发现。要及早发现肺癌,X光检查绝不足够,电脑断层扫描能找出癌细胞前身「磨玻璃影」,好让医生在病变前及时清除。美国一项5万人的研究证实,电脑扫描能将肺癌死亡率减少20%。至于验血检测,中大卢煜明教授针对鼻咽癌的研究显示,凭血浆中验出EB病毒DNA,可发现极早期鼻咽癌。坊间检测早期癌症的验血项目,则大多都没有根据。

消除癌症

愈早发现癌症,便愈能彻底清除它,而切除手术是早期癌症的最好治疗方案。第一个手术切除肺叶的成功个案距今70多年,手术近年迅速发展,机械臂切除肿瘤的微创手术快捷安全。将来待5G通讯系统发展成熟,更有望遥距跨国做手术。切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例如化疗)亦将增加免疫治疗选择,检验肿瘤以订造疫苗,让病人以自身免疫力打败残余癌细胞。

癌细胞本身不是病毒或细菌,它靠不断膨涨影响器官运作,引致骨折阻碍行动、肺水增加影响呼吸、破坏脑功能和肝功能等。若不能完全移除,只要克制生长,也可做到与癌共存。

  • 莫教授领导多个重要的大型跨国研究,是全球第一人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去年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被誉为「肿瘤学传奇」。他于讲座上分享他与病人共同作战的历程。

与癌共存

以往,治疗晚期肺癌主要靠化疗,现在标靶治疗已是一线治疗方案。标靶药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克制有「驱动癌基因(俗称标靶)」的癌细胞生长,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今年年初,我一位来自菲律宾、年逾60岁的病人来港求医,由标靶检测确认他带有EGFR基因病变,到抽取组织化验确认肺癌,再到开标靶药,只花了5天。服药少于一个月后,肿瘤已经消失,他至今仍在服药,情况稳定。

即使癌细胞出现耐药,也不用放弃,因为逾半病人耐药时会出现T790M基因突变,这时就可转用第三代标靶药。除以上两种标靶及另一常见标靶ALK外,近月我们研究出针对2012年才被发现的标靶RET的药物(LOXO-292),效用达68%,平均控制时间更达18个月,还有更多标靶实在不能尽录。

作为医生,能研究出新药物,尽力为病人找标靶,拯救生命,是很有满足感的事。我一位病人用药已超过13年,与癌共存,十分鼓舞。

  • 问答环节由校友徐缘先生(左)主持,莫树锦教授与参加者交流讨论。

不适合标靶治疗的病人,也可选择免疫治疗,透过抑制体内PD-L1蛋白,重启免疫系统以攻击癌细胞。中大的研究发现,只要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量超过1%,即可考虑免疫疗法,平均20个月的生存期增加至30个月。研究更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今年更改指引,由以往PD-L1表达量需达50%才可纳免疫治疗为一线疗法,放宽至达1%就可以。

未来抗癌路

凭藉医学界的不断努力,近年收集的长期生存数据显示,肺癌平均寿命已由1年多延至4年,而且将来会有更多治疗方案,包括已有初步成绩的基因编辑,或制造个人化预防疫苗。

不过,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抗癌路仍然漫长。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是他将微创手术引进香港公立医院。2017年,我收到他来电指有不妥,检验后证实为第四期肺癌,扩散至骨,我为他验尽标靶,发现RET标靶呈阳性,幸当时我已开始研究LOXO-292标靶药,加上化疗、电疗、免疫治疗,能控制一段时间。治疗期间坚持每日上班,过正常生活,到世界各地旅游,凭着勇气、家人支持及最好的医疗技术生存。可惜后来治疗终告失效,我将永远怀念这位好朋友,亦想藉他的生命故事勉励病人勇敢面对癌症。

我们要战胜癌症,漫漫长路仍在前方。

原文于 2019 年 11 月 29 日《信报》教育版刊登


 

 

[ 讲座足本重温 ]

[ 讲座相片 ]

[ 新闻稿 ]

[ 更多公开讲座 ]